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olution.rfidworld.com.cn/2015_08/316cdc8f9670a987.html"
傳統身份鑒別技術與生物識別技術的比較作者:上海皖杰信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來源:RFID世界網2015-08-2814:42:13摘要:傳統系統使用的身份鑒別技術主要有如下兩種類型關鍵詞:食品安全[17篇]RFID標簽[91篇]倉儲物流管理[6篇]支付消費[0篇]校園管理[3篇] 傳統系統使用的身份鑒別技術主要有如下兩種類型: (1)個人識別碼及密碼。兩者可以組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這種方式的關鍵是用戶需要牢記某一特定信息(識別碼、密碼),一旦用戶本人遺忘即無法證明自身身份從而被拒之門外;若識別碼(密碼)被他人獲悉,則他人可輕易假冒合法用戶的身份進入受控區域。目前,基于這一身份鑒別機制的門禁出入控制系統仍在普遍使用。不難看出,這種門禁出入控制系統的安全性、易用性存在著極大的問題。一旦非法入侵者假冒合法用戶進入受控區域,系統的審計核查機制根本無法發現非法入侵事件的發生,更無從提供非法入侵者的相關信息。 (2)IC感應式IDRFID卡證件(以下簡稱電子卡證件)。與前一類型相比,這種方式顯然有了明顯進步。合法用戶只需要持卡即可進入控制區域,因而沒有因忘記個人識別碼或密碼而無法進入的問題。這一身份鑒別技術的問題在于: ①電子卡證件存在被偽造的可能; ②電子卡證件無法確保持卡人就是證件真正的所有者,換言之,電子卡證件可能被他人借用或冒用; ③人工查驗存在著出錯或是徇私舞弊的可能,同時持卡人有可能進入非授權區域; ④電子卡證件遺失會給合法持卡人帶來極大的不便。 由于存在著電子卡被借用、冒用的可能,因此人員出入的原始記錄難以進行事后審計,從而導致系統的審計核查機制失效;據有關統計,目前基于電子卡證件的門禁出入控制系統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 生物認證技術是一項新興的安全技術,也是本世紀最有發展潛力的技術之一。生物認證技術將信息技術與生物技術相結合,具有巨大的市場發展潛力。比爾.蓋茨曾預言:“以人類生物特征——指紋、語音、面像等方式進行驗證的生物識別技術在今后數年內將成為IT產業最為重要的技術革命”。可見其發展前景和市場潛力之巨大。 指紋、掌形、虹膜等生物特征識別技術與上述兩種傳統的身份鑒別技術相比,基于人體生物特征識別技術的安全性顯然要高得多。從統計意義上來說,人類的指紋、掌形、虹膜等生理特征都存在著唯一性,因而這些特征都可以成為鑒別用戶身份的依據。基于指紋識別技術的門禁出入控制系統(指紋鎖)數年前已經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場。從指紋鎖的實際應用情況來看,該技術還存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①要求用戶配合的程度高。用戶在指紋采集過程中需要直接接觸指紋采集儀,容易產生被侵犯的感覺,導致用戶對指紋識別技術的接受度降低; ②部分用戶的指紋難以采集,存在著較高的系統拒絕錄入率問題; ③實驗表明,合法用戶的指紋存在著被他人復制的可能,這無疑降低了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④系統若出現異常情況,單憑指紋信息難以得知進入人員的真實身份。這給系統的審計、核查帶來了難度。 掌形、虹膜識別技術的識別精度一般來說比指紋識別系統要高,但仍然存在著要求用戶配合的程度高、侵犯性較強、使用專用設備、價格昂貴等缺點。 人臉識別技術。在典型應用環境下,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精度可以達到與指紋識別技術相當的程度,而其用戶友好性明顯要高于其它的幾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其適中的價格、優越的性能更能獲得用戶的認可。人臉識別系統的最大特點是隱蔽性和非強迫性。它不需要你按手印,也不需要你眼睛注視等配合動作,從某種意義上說,它的識別是在你不知不覺的行為中完成的。因此,它可以廣泛運用于國家安全、軍事保衛、公安司法、邊境、民航、金融、保險等重要領域,當然也可用于單位考勤、居家保安等方面,具有很大的開發價值。 在人臉識別技術尚未出現以前,擺在安全、公安部門面前有幾道難題: (1)如何在機場、車站、碼頭、賓館、商場等口岸或公共場所的人群中發現特定的目標。安全部門、公安部門以往的做法只能是靠人工布控、蹲守。這種方式除了耗費大量的警力以外,還往往因為有關人員的疏忽而造成特定目標漏網; (2)犯罪嫌疑人在被控制以后,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實身份,而且身上沒有任何可以證明身份的線索。公安人員往往因為無從確認其身份而不得不將其釋放。在受害人身份確認方面同樣也存在類似的難題; (3)在出入境管理方面,常常有受控人員使用假的身份證件而成功逃脫有關部門的監控。 經過多年的研究,目前基于視頻的實時人臉識別系統、基于圖象及視頻的照片比對系統在受控條件下,已經能夠較好地滿足安全、公安部門的需求。人臉識別系統所具備的高速自動識別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將公安、安全部門從以往的“人海戰術”中解脫出來,大大提升了整個國家、社會的安全防范水平,從而達到威懾犯罪、懲治罪犯、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安全的目的。基于人臉識別的數字監控系統作為安防行業的高中端產品,具有十分廣泛的應用前景。 人臉識別對傳統安防領域的重要意義 數字監控系統 經過多年的發展,數字監控系統目前已經成為安防行業的主流產品。目前,業內的眾多企業廣泛采用了主流的MPEG4、H.264編解碼標準,在編解碼效率、圖像質量、數據傳輸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技術進步。但是,由于現行系統著眼于監控場景的記錄,而缺乏對圖像的進一步分析理解,因而存在著先天性不足,從而影響了系統的進一步推廣使用。 概括來說,現有數字監控系統面臨著四大難題: (1)確定監控場景中是否有人。 (2)監控對象難以辨認。 (3)確定當前監控對象的身份。 (4)視頻檢索效率低、難度大,無法基于人臉圖像等AV對象進行智能化檢索。 不難看出,上述四個問題正是人臉識別的研究范疇及應用領域,通過眾多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在一定應用條件下已經較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因此,如果能夠實現人臉識別技術與現有數字監控系統的有機結合,將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數字監控系統存在的四大難題。 從系統實現的角度來看,現有數字監控系統所使用的前端設備與人臉識別系統所使用的成像系統是一致的,數字監控系統所產生的視頻流(未編碼)也正是人臉識別系統所需要的數據源,換言之,人臉識別技術與數字監控系統的結合不存在系統實現方面的障礙。在數字監控系統中應用人臉識別技術,主要是為了完成人臉對象提取、圖像理解等智能化處理。應用人臉識別技術可實現對數字化監控系統的智能化升級。 實現人臉識別技術與數字監控系統的結合,是安防行業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概括來說,兩者結合的意義在于: (1)顯著提升監控系統的智能化程度; (2)拓展了監控系統的應用領域,為傳統監控行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符合監控行業的發展趨勢; (3)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智能化的視頻檢索手段,明顯改善了系統的易用性; (4)有效保護了用戶原有投資。 門禁出入控制系統 除了門禁、出入控制系統的機電控制及網絡通訊部分,門禁及出入控制系統的核心在于其身份鑒別機制及審計核查機制。在典型應用環境下,人臉識別技術的識別精度可以達到與指紋識別技術相當的程度,而其用戶友好性明顯要高于其它的幾種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其適中的價格、優越的性能更能獲得用戶的認可。同時,人臉識別技術可以實現與數字監控系統的無縫集成,從而為門禁出入控制系統提供了良好的審計、核查機制,大大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和易用性。 生物識別技術對信息安全領域的重要意義 隨著Internet網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電子政務等網絡應用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虛擬的網絡環境里如何確認用戶的真實身份,成了網絡應用的關鍵所在。自2005年4月1日起,我國首部《電子簽名法》正式實施,從而為電子商務等應用提供了法律保障。現有電子銀行的安全機制完全依賴于用戶賬號密碼CA數字證書。反病毒專家認為,盡管網上銀行應用了多種安全防范機制,如CA數字證書、防火墻、入侵檢測等,從理論上講是安全的,但是這種安全機制主要應用在服務器上,對客戶端的安全卻疏于防范。因此,許多類似于網銀大盜的木馬病毒都是通過客戶端盜取用戶賬號和密碼,從而盜取網上銀行資金的。賬號密碼作為一種私密信息,理應僅為合法用戶一人掌握但實際上卻可以被復制傳播,不管這種傳播是有意還是無意泄露,是合法還是非法盜取。CA數字證書的竊取難度雖然較大,但仍然無力阻止物理上可接觸該證書的非法攻擊或某類黑客攻擊。 一旦非法人員竊取合法的賬號密碼CA數字證書后,網上銀行交易系統的安全機制便形同虛設,事后審計結果也無從知曉交易人員的真實身份。因此,賬號密碼CA數字證書機制實際上無法防止他人非法盜取或非法授權。隨著網絡病毒和黑客工具的泛濫,網上銀行的安全形勢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目前,網上銀行最需要考慮的是如何保證客戶端的安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近日公布的相關調查報告顯示,不愿選擇網上銀行的客戶中有76%是出于安全考慮。安全因素已經成為阻礙網上銀行業務發展的瓶頸,解決這一問題迫在眉睫。生物識別技術作為一種更為安全可靠的身份認證手段,可以考慮將其與網上銀行現有安全機制進行融合以解決目前網上銀行安全機制存在的諸多問題。 附言: 物聯網全系列產品一站式服務 主要產品有高頻超高頻讀寫器、手持數據采集器、遠距離讀卡器、高頻大中功率讀寫器、高頻超高頻桌面式讀寫器、高頻開放式門禁考勤通道、超高頻防盜通道、高頻超高頻模塊,高頻超高頻天線以及電子標簽。多項產品已獲得歐盟CE認證、日本VCC認證、美國FCC認證、臺灣NCC認證、韓國KCC和EK認證。 產品已經成功應用于物流管理,倉儲管理,智能交通,電力巡檢,產品生命周期,防偽溯源,檔案管理,服裝管理,圖書管理,物流實訓,自動化,VIP,電子支付等應用領域,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一致的贊譽。1
關鍵字標籤:指靜脈門禁主機安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