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初冬時節的古浪縣,萬裡晴空,走進西靖鎮感恩新村社區,遠遠就看到家用小車、農用車輛、人流來回過往在社區進出的水泥路上。進入社區,廣場、道路、太陽能路燈、一排排青磚白牆的新農宅展現在記者面前。冬日溫馨暖陽、小區別樣農宅、四處歡聲笑語,勾畫出一幅現代氣息濃郁的新農村美麗畫卷。沙發椅組 “講文明、樹新風、家園意識在心中”的村規民約宣傳牌立在社區廣場旁,寬闊的水泥路縱橫交錯至每一家的門口,衛生環境干淨整潔,房屋整齊劃一,錯落有致﹔小廣場擺攤設點,日用百貨、蔬菜瓜果一應俱全。時近中午,百貨小超市、雜貨店、蔬菜店、飲食店等漸漸忙碌起來。來來往往的村民臉帶笑容,精神抖擻。雖是冬日,但寒冷的天氣絲毫沒有減弱村民們冬日無閑忙生產的熱情。他們有的去自家日光溫室內勞作,有的去養殖棚裡忙碌,還有的跑運輸做生意…… 古浪縣西靖鎮感恩新村社區是我市實施“下山入川”工程以來新建的移民社區之一,2012年,來自古浪縣14個高深山區鄉鎮的部分移民陸續搬遷入住該社區,經過幾年的發展,已是今非昔比。移民群眾從守著大山靠天吃飯到移民新村大力發展主體生產模式致富思想的大轉變,已經把這片新的移民點改變成朝氣蓬勃、幸福美好的新農村。 “產業是致富的根本,用產業轉變生產生活方式、增加農民收入是感恩新村移民致富的主渠道”。感恩新村社區黨總支副書記何自榮一見面就迫不及待地向記者介紹起來。沙發床 說話間,何自榮帶著我們來到社區日光溫室蔬菜區,一座座排列整齊的蔬菜大棚在陽光的照耀下透出勃勃生機,村民崔福志正在自家的大棚內忙碌,看到記者進入大棚,他喜笑顏開地說:“我種著3座日光溫室,茄子、甜瓜、西紅柿和紅提葡萄,全都是純有機綠色食品,用沼渣沼液施肥,不打農藥,收入不錯。” 紫油油的茄子傲人地展示著豐收的果實,綠綠的甜瓜青翠欲滴,紅紅的西紅柿和碩果累累的紅提葡萄沉甸甸地挂在枝頭。崔福志告訴記者,他和妻子年淑華是2012年12月從古浪縣橫梁鄉搬遷至感恩新村的,搬遷之前的山區,路不通、吃水難,就醫就學都很不便,家裡僅靠崔福志外出打工過營生,種的也是懶漢庄稼,收成好壞要看老天爺的臉色,十幾畝地最好的時候一年才能收入近1萬元。搬遷下來后,他們積極發展“設施農牧業+特色林果業”主體生產模式,不僅住上了新房子,而且還搭起了新棚子,現在日子越過越好。 崔福志的鄰居馬淑梅也是從橫梁鄉搬遷下來的,說笑聲中,我們來到了她家的棚裡。溫暖的大棚內,西紅柿嬌艷欲滴,正待收獲。馬淑梅笑呵呵地說:“我夏天種西瓜,冬天種西紅柿,一個人就能忙得過來,兒女都已就業,現在過得確實比以前強多了。以前在山裡一到冬天,無所事事的人們整天‘晒牆根’,感覺生活一點奔頭都沒有。現在雖然忙點累點,但過得充實,收入比原來高多了,日子真是越過越紅火。” 離開社區日光溫室蔬菜區,記者隨何自榮穿行在社區水泥路上,隨處可見小超市、小百貨店、飯館,一處白底藍字的“譚君百貨商行”的招牌格外引人注意,記者走進一看,洗護、文具、小五金等日用百貨各類商品一應俱全、琳琅滿目,店主譚君正在熱情地招呼顧客,看到記者到來后,他把手頭的活交給妻子,帶記者來到他家中。 潔白的牆壁,照出人影兒的地磚,液晶大彩電、電冰箱、新式布藝沙發……溫暖舒適的房間無不透露出生活美好新光景。譚君一家2012年12月之前在古浪縣黑鬆驛鎮萱麻河村,搬到感恩新村后,不僅有了寬敞明亮的磚房,還在親朋好友的幫助和惠農貸款的支持下,開起了這家小超市,一對兒女也上了大學,日子越過越有盼頭。“現在發展越來越快,最初隻有一兩家超市,現在大小商店就有60多家,我准備再籌集資金,擴大超市規模,爭取把超市開成最好的一家。” 譚君滿懷信心地說。 何自榮告訴記者,感恩新村共搬遷有918戶,目前種植有日光溫室356座,養殖暖棚1640座,村民們由最初的觀望到現在積極發展產業,再到用產業賺錢致富,個個干勁十足,相互比著把日子過得更好。不久的將來,在全市加快推進主體生產模式和各項富民產業的帶動下,感恩新村一定會發展的更快、更好、更幸福。 |